语文网 > 教案教学 > 教学设计 > 高中语文:《荷塘月色》教学设计

高中语文:《荷塘月色》教学设计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15:57:37

一、教学目标:

⒈知识目标:

⑴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。

⑵理解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,体会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。

⒉能力目标:

⑴体味散文所描写的情景,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。

⑵理清散文的结构层次,体会其思想感情,领会其艺术风格,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。

⒊德育目标:分析、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。

⒋美育目标:感受散文的画面美、情调美、语言美及艺术风格。
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:

⑴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,探讨、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。

⑵体味散文的比喻、叠字、通感、恰当的动词的运用。

三、学法指导:

⑴朗读——字词的形、义——句意

⑵结构层次——思想感情——写作特点

⑶背诵

四、活动设计:

⑴借助多媒体,展现散文所描绘的画面,直观感受散文的意境。

⑵探讨、理解、评析文中的语句含义,理清结构层次,体味散文的意境,把

握散文的写作特点。

五、课时安排:2课时

第1课时

教学内容:理解《荷塘月色》的主要内容,理清结构层次。

教学过程:

㈠明确目标:

⒈了解写作背景。

⒉理解字、词、句的含义,理解主要内容。

⒊理清结构层次,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。

㈡整体感知:

⒈介绍写作背景、导入新课。

在中国现代现代文学史上,有许许多多的散文作家创造了现代白话散文的

繁荣景象:“就散文论散文,这三四年的发展,确是绚烂极了:有种种的样式,种种的流派,表现着,批评着,解释着人生的各面,迁流曼衍,日新月异:有中国名士风,有外国绅士风,有隐士,有叛徒,在思想上是如此。或描写,或讽刺,或委曲,或缜密,或劲健,或绮丽,或洗练,或流动,或含蓄,在表现上是如此。”(朱自清《背影·序》)朱自清以文字的优美、风格的清丽隽永而著名于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散文创作,更以善于描写,在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、诗画交融把白话散文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打破了“美文不能用白话”的迷信。《荷塘月色》就是这样一篇美文,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:

揭示课题:《荷塘月色》

⒉听录音,观看课文意境画,直观感受《荷塘月色》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。

㈢重点、难点内容的探讨与研习:

⒈初读课文,理解字词。学生讨论完成下面的练习(CAI显示)

⑴给后面加点的字注音:蓊()脉脉()血脉()

独处()袅娜()()薄薄的()

⑵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:

①带上门出去。()②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()

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()④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()

⒉结合脚注,理解《采莲赋》和《西洲曲》的句子的大意。

⒊理清结构层次:学生研究完成下面的练习(CAI显示)

①散文中点明时间的句子有()。点明地点的句子有()。

②散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独游荷塘的()。

③第2自然段勾勒荷塘的()。

④描写作者小路漫步时的()。

⑤第4自然段从静态、动态两方面描绘了()下的()景色。

⑥第5自然段虚实结合描绘了()上的()。

⑦第6自然段描写了(),重点写了()。

⑧最后几个自然段由眼前之景联想到(),表现作者()。⑨综上所述,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?怎样分?各部分的主要大意是什么?

㈣布置作业:

⒈朗读背诵第4——6自然段。⒉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。

第2课时

教学内容:分析、理解《荷塘月色》的重点语句、段落,体会其思想感情;把握其写作特点。

教学过程:

㈠明确目标:

⒈理解《荷塘月色》的重点语句,体会其思想感情,培养、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。

⒉探讨散文中的修辞的运用,把握《荷塘月色》的写作特点,体味散文所描绘的意境,培养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。

㈡重点、难点内容的探讨与研习:

⒈背诵第4——6自然段。

⒉探讨、研究、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,体会其思想感情,(学生研究、讨论、完成下面练习)(CAI显示)

⑴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有:Ⅰ,Ⅱ

Ⅲ,Ⅳ。

⑵体会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:

①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。”是因为。

②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,到了另一个世界。”“平常的自己”是指。“另一个世界”是指。

③“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,什么都可以想,什么都可以不想,便觉是个自由的人。”“什么都可以想”是指。“什么都可以不想”是指。“自由的人”是指。

④“但热闹是他们的,我什么也没有。”

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心理。

⒊探讨、研究、分析散文中的修辞的运用,把握《荷塘月色》的写作特点,体味散文所描绘的意境:

⑴分析、理解文中的比喻句:

1完成课后第二题。

②比较“通感”与“一般比喻”:重点分析文中的两处“通感”,说说“通感”与“一般比喻”的相同点与不同点。

通感:在描写客观事物时,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官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,使“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”。如:苦笑一下、嗓音甜亮、红杏枝头春意闹(宋祁《玉楼春》)。其心理学基础为“联觉”(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),产生的条件是联想和想象,产生的契机是事物之间的共性或特定的主观情感。运用通感可以化实为虚,也可以化虚为实。

⑵找出散文中的叠词并体会其作用:传神地描摹景象,文气舒展,音韵和谐。

⑶体会下面加点词的作用和表现力:

①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……“点缀”有的意义,是人为之,含有作者。

②月光如流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。“泻”有之意,准确地写出了月光的特点,显示了月光之美。

③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。“浮”是地升起,显示出雾的状态,突出雾的和。

⑷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:①在中寄托自己的真情实感。

②恰当运用、等修辞手法。

③恰当选用、、。

⑸朗读课文,体味散文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。

㈣布置作业:⒈完成课后第二、三题。⒉仿照这种学习方法阅读其他散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