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网 > 教案教学 > 教学设计 > 浅论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设计

浅论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设计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17:50:46

教师设计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。通过教学设计,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,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。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、智慧和风格。在教学设计中,要创新教学设计方案,在已有的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,积极汲取和吸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成果,使得教学设计既有共性,又有个性,即具有科学性,又具有艺术性。创新教学设计对于我们刚起步的教师而言,可以简单理解为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”。那该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呢?

一、设计教学环境,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

学生是有情感的,只有积极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、创造性得到发挥,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。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,师生之间的思维才能够产生共鸣,师生之间的动静搭配才能恰到好处,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,学生的静心聆听与主动思维才能处于同步发展之中。严谨的课堂上不乏欢歌笑语,紧张的学习中也有活泼互动,课堂上的民主气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想成长的阳光和雨露。

带着师生民主的教学理念,设计一段创新导入,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。

如学习诗歌《渔歌子》,我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、颜料。正课开始后,我就说:“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,请根据诗歌《渔歌子》内容,画一幅画,看谁画得又快又好。”学生一听,可来劲了,勾描的勾描,涂彩的涂彩,忙得不亦乐乎,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,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。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,经常动手,可以刺激他们的思维发展,提高智力水平。

二、设计教学手段,给学生积极创新的欲望

教法灵活,引导学生创新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,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,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。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,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“假设”,敢于“冒险”,教学手段有独创性、新颖性,自然而然地就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
有一次,我在上《五人墓碑记》起始课时,拿了一架托盘天平走进教室,学生大惑不解,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?上课一开始,我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,天平保持平衡。接着,我问学生,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上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,在右边纸条上写上众多凡夫俗子或高爵显位却贪生怕死者,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?

学生各抒己见。这样,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,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,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,萌发了创新的种子。

三、设计教学流程,给学生大胆质疑的时机

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。学生的质疑水平是在老师的鼓励中不断提高的。“你要提倡什么,就赞美什么”“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”。

在学《〈论语〉十则》时,同学们因解释“何有于我哉?”而争论了起来。有的说:“它是孔子的自谦之辞,意思是‘哪一样是我能做的到呢?’”有的说:“其意是孔子说,哪一样我做不到呢?是说孔子全都做到了。”两种解释截然不同,我鼓励学生去查阅完资料后,大家再共同探讨。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位同学查阅各种资料后,专门写出了一篇题为《“何有于我哉”之论》的小论文。

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中蕴藏着何等可贵的潜力,而我们的教学缺少的就是对学生质疑水平的鼓励和珍爱。有了学生大胆质疑的课堂,将会是高质量的课堂,充满活力的课堂,它能培养学生学会思考,善于思考,观察力、想象力,联想和顿悟等各种能力,尤其是创新和求异的能力。此处,它还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善于提问,勇于提问,创造性地提问;而且,学生不但会质疑,还会独立解决问题,尤其是会在诸多问题中发现它们联系,寻找到新的突破口。

四、设计教学方式,给学生亲身实践的空间

课堂上教师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、体验的环境,还要关注实践的结果,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“作品”“成果”“汇报内容”的质量高低,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,教师们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开展研究活动时将会遇到哪些困难,会提出哪些问题,需要怎样的帮助,需要怎样的指点……针对这些来提供信息、启发思路、补充知识、介绍方法和线索,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,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,更不能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。

如: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这节课我们将换一种方式来学习课文。大家有兴趣吗?是什么方式呢?在这之前,大家有没有尝试过“编演课本剧”,自己当编剧、导演、主演呢?(没有,那今天我们就牛刀初试;有过,那今天我们再一展才华。)

……

请同学们注意,刚才老师写出的这个场景,只是老师结合课文内容编写的一个例子,同学们可以借鉴它,但更需要大家去创新,在编写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,写出我们自己的个性风采来。

在语文课堂实践中,解放了学生的头脑、眼睛、嘴巴,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,让孩子们在自由、自主的环境中学习、创新,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。